- A+
傅抱石(1904-1965),是我国著名中国画画家、金石家、美术史家和美术理论家。原名长生、瑞麟,号抱石斋主人。江西新余人,1904年10月5日生于江西南昌的一个修伞匠人家。幼年丧父,11岁时到瓷器店学徒,后在邻友帮助下才得以上学。1921年他以第一名免试升入江西第一师范。1925年,还在江西第一师范读书时,便写出了第一部专著《国画源远述概》,其时他在治印之余开始读一些古代画史画论,尤其是看到石涛的“我用我法”顿开茅塞,他更欣赏石涛“搜尽奇峰打草稿”的思想。1926年著《摹印学》,1929年在江西省立第一中学任教时,又写成《中国绘画变迁史纲》。1933年由徐悲鸿推荐,而得到江西省的官费赴日留学,主攻东方美术史。1935年5月《傅抱石中国画展览》在东京举行。1935年6月,傅抱石因母病回国,1936年7月,在南昌举办了个人画展,后任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。抗日战争期间定居重庆,继续在中央大学任教。1942年10月,《傅抱石教授画展》在重庆举行。1946年迁南京。1947年10月,《傅抱石教授画展》在上海举行。
新中国成立后,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、美协江苏分会主席、江苏省书法印章研究会副会长。并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、第二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。1952年任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教授。1957年任江苏省中国画院院长。曾和关山月合作为人民大会堂绘制《江山如此多娇》大幅画。1965年病逝南京,卒年62岁。
由于长期对真山真水的体察,画意深邃,章法新颖,善用浓墨,渲染等法,把水、墨、彩融合一体,达到翁郁淋漓,气势磅礴的效果。在传统技法基础上,推陈出新,独树一帜,对解放后的山水画,起了继往开来的作用。其人物画,线条劲健,深得传神之妙。傅抱石作画,“师古人之心,不师古人之迹”。他推崇清代画坛创新派大师石涛的创造精神,既融汇古代诸家之长,又不受前人成法速缚,勇于创新,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技法,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。他的山水画,意境深邃,气势磅礴,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;他的人物画,多取自古代文人高士及古诗词中歌咏的人物,即所谓“上古衣冠”,造型典雅优美,神态丰富,线条飘逸,有浓郁的书卷气。郭沫若先生评价说:“抱石作画别具风格,人物善能传神,山水独开生面。盖于旧法基础上摄取新法,而能脱出窠臼体现自然”。
在他一生的后30年里,绝大部分时间在大学从事美术史的教学和研究,留下了150余篇(部)、总约200余万言的学术论著,填补了一些重要方面的空白,这不仅在美术界,即使在整个学术界里也属不多。出版有《中国古代山水画史研究》、《中国山水人物技法》、《中国绘画理论》、《罗马尼亚写生集》、《捷克斯洛伐克写生集》、《东北写生集》、《浙江写生集》等。又精篆刻,并有《印谱》行世。其代表作有《兰亭图》、《丽人行》、《九歌图—湘夫人》、《待细把江山图画》等。
1994年10月5日,是傅抱石诞辰90周年,邮电部发行了《傅抱石作品选》特种邮票,全套6枚。
邮票图稿
发行设计
|
以上就是1994-14 傅抱石作品选(T)的建议,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。